許傑毛孩旅食記

海鮮麵疙瘩

說到 海鮮麵疙瘩,這碗可是我老媽壓箱底的療愈聖品啊!記得以前考試考砸了,回家悶在房裡,沒多久老媽就會端上一碗熱騰騰、冒著白煙的 海鮮麵疙瘩,那股鮮香啊,直直鑽進鼻子裡,再多委屈都被熨平了。結婚後自己下廚,總想做出一模一樣的味道,結果?嘿,前幾次簡直慘不忍睹!疙瘩不是糊成一鍋爛粥,就是硬得像小石頭,差點被老公偷偷倒掉(真的抓包過他一次!)。後來才悟出來,海鮮麵疙瘩 的靈魂,藏在麵粉的選擇、揉捏的手感,還有那鍋捨得下重本的海鮮湯頭裡。

我的 海鮮麵疙瘩 終極定型食譜

老實講,我哪有什麼祖傳秘方啊!現在的 海鮮麵疙瘩 食譜,根本就是我踩過無數雷坑後,又搜刮了基隆廟口老師傅、臺南阿姨的私家心得,最後七拼八湊、反覆實驗才定型的混血版。重點就是:家常感、鮮味足、麵疙瘩要夠Q!

我的家常 vs. 豪華版海鮮麵疙瘩 配方比較

食材類別 家常版 (快速解饞) 豪華版 (宴客必備) 備註說明
麵疙瘩用麵粉 中筋麵粉 中筋 + 高筋混合 高筋增加嚼勁
湯底靈魂 蝦頭、小魚乾 蝦頭 + 蟹殼 + 魚骨 豪華版湯底層次更豐富
必備海鮮 鮮蝦、蛤蜊、小卷 龍蝦尾、大蛤、鮮貝、魷魚 豪華版建議放點帶殼的
蔬菜增鮮 芹菜、洋蔥、番茄 洋蔥、番茄、蘑菇、茼蒿 番茄是天然味精
調味關鍵 鹽、白胡椒、米酒 鹽、白胡椒、米酒、少許魚露 魚露提鮮但勿過量
湯底水量 約1200ml 約1500ml 想湯濃可減少水量
建議烹飪時間 約35分鐘 約50分鐘 包含備料時間

這個表格夠清楚吧?家常版就是冰箱有啥放啥,下班累癱也能快速搞定;豪華版嘛...請客或週末想犒賞自己時再搬出來,保證面子十足!我自己最愛用中筋混一點高筋麵粉做疙瘩,那個口感真的沒話說,比純中筋更有嚼頭(雖然揉起來稍吃力點)。湯底部分,我強烈建議蝦頭絕對不能省!隨便剝下來的蝦頭,乾鍋煸到出紅油,那個香氣呀,是外面用味精調不出來的天然鮮甜。番茄?算是我的小秘訣啦,加一顆切塊下去熬煮,湯頭會帶點自然的酸香,喝起來更順口、不膩。


海鮮麵疙瘩
食材選購血淚談

買海鮮?我可是吃過不少悶虧!貪便宜的下場就是滿嘴腥味! 現在學乖了,買蝦子一定要看:蝦殼透亮緊貼、蝦頭牢固不發黑、聞起來是淡淡海水味而不是刺鼻藥水味。蛤蜊吐沙更是基本功,沒吐乾淨的蛤蜊簡直是湯裡的地雷!我的吐沙秘方:冷水加鹽和一兩滴油,放陰暗處靜置至少2小時。 真的,多等那一下,換來的是一鍋清甜不牙磣的好湯。

至於麵粉,別小看它!中筋麵粉最百搭,牌子其實大同小異,重點是新不新鮮! 我習慣買小包裝,開封后一定用密封罐裝好,免得受潮結塊,揉出來的疙瘩口感就差多了。水分是關鍵,我通常麵粉和水的比例抓在2:1左右,但千萬別一次全倒下去! 慢慢加,邊加邊用筷子攪成絮狀,感覺溼度差不多了才下手揉。揉麵?不用像做麵包那樣拼命摔打,稍微揉到光滑不黏手就行,然後蓋溼布醒個15分鐘,麵糰會聽話很多(真的,醒過的麵糰延展性比較好)。

海鮮採購優先順序清單 (個人心得版)

  1. ❤️ 蝦子 (帶殼帶頭): 湯鮮味濃的關鍵擔當,沒它不行!
  2. ❤️ 蛤蜊: 提供天然鹹鮮與湯汁,吐沙務必徹底。
  3. 🦑 小卷/透抽: 增加口感與鮮味,切花刀更易入味。
  4. 🐟 魚片 (鯛魚、鱸魚): 可選,增加湯的豐富度,斜切薄片。
  5. ⭐ 乾貝/鮮貝: 豪華升級選項,增加鮮甜味覺層次。
  6. 🦀 蟹腿肉/龍蝦尾: 宴客吸睛選項 (預算充足時考慮)。


手把手教你煮出滿分 海鮮麵疙瘩

來吧!廚房實戰開始!首先,湯頭是整鍋的靈魂(我強調無數次了!)。蝦頭蝦殼別手軟,冷油下鍋,小火耐心煸炒,炒到油變橘紅色、香氣轟一聲衝上來(這時超有成就感!)。接著放拍扁的蒜頭、薑片、切塊的番茄一起炒,番茄炒到軟爛出汁最好。然後,加熱水!熱水!熱水!(重要說三遍,冷水會讓蝦油凝固,湯就不夠濃醇)。大火煮滾後轉中小火,悶著讓它熬個15-20分鐘,讓鮮味徹底釋放。熬好後記得用篩網把蝦殼渣渣濾掉,湯才會清澈。這時可以先嚐一下湯底,夠鮮的話,其實鹽巴都不用加太多。

麵疙瘩下鍋時機是成敗關鍵! 湯底準備好後,先別急著下海鮮。轉中大火讓湯保持微滾狀態(冒小泡泡那種)。醒好的麵糰,揪一小塊,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捻壓一下,拉成小片狀(我喜歡有點厚度,吃起來才滿足),直接丟進滾湯裡。動作要快一點,但別貪心一次全下! 下太多會降溫,疙瘩容易糊爛。看到疙瘩都浮上水面,再煮個1-2分鐘就差不多熟透了,口感最Q。這時候才輪到海鮮主角們登場!蛤蜊、蝦子、小卷依序放入(難熟的先放)。看到蛤蜊“啵”一聲笑開嘴,蝦子捲曲變紅,就大功告成啦!(小卷燙一下就好,千萬別煮老了,橡皮筋口感超NG)。最後撒上大量芹菜珠(或香菜,看個人喜好)、一點點白胡椒粉提味,關火!淋幾滴香油(我喜歡用苦茶油,香氣更特別)。完美!

海鮮入鍋順序很重要!一個錯口感全毀!

  1. 加入濾好的鮮美湯底:大火煮滾。
  2. 下入麵疙瘩:保持湯微滾,分批下,煮至浮起再續煮1-2分鐘。
  3. 蛤蜊入鍋:蛤蜊開口時間短,先下確保熟度。
  4. 蝦子入鍋:蝦子易熟,捲曲變紅即可。
  5. 小卷/透抽入鍋:最後放入,燙煮約30秒至1分鐘 (保持鮮嫩)。
  6. 魚片/乾貝 (如有)入鍋:魚片易散,最後輕輕滑入燙熟即可。
  7. 關火調味:撒芹菜珠/香菜、白胡椒粉,淋少許香油 (可選)。

剛出鍋的 海鮮麵疙瘩 燙得要命,但就是忍不住想馬上吸一口!湯頭融合了蝦蟹的精華、番茄的微酸,濃郁鮮香在嘴裡炸開。自家揉的疙瘩帶著樸實的面香,吸飽了湯汁,外層軟滑,中心還帶著點Q韌勁,跟外面賣的那種糊糊爛爛的口感完全不一樣(對,我就是在嫌棄!)。蛤蜊肥美爆汁,蝦子彈牙鮮甜。最愛在冷颼颼的雨天煮上一大鍋,一家人圍著吃得額頭冒汗,連湯都不剩。煮過這麼多次,真心覺得, 海鮮麵疙瘩 最動人的地方,就在於那份隨意中帶著講究的“家常”感,不用山珍海味,只要新鮮實在,就能暖到心坎裡。一定要試試看啊!

Q&A 常見問題快速答

Q1:為什麼我的麵疙瘩煮出來粉粉的、不夠Q?
A: 通常是麵粉沒揉勻,或者水分太多、麵糰太溼軟。揉麵時水量要慢慢加,揉到光滑不黏手即可。麵疙瘩煮的時間也要控制好,浮起來後再煮1-2分鐘就好,別煮過頭。

Q2:海鮮麵疙瘩隔夜再加熱好吃嗎?
A: 湯頭隔夜會更入味(海鮮的鮮味會釋放更充分),但疙瘩本身吸水後會變軟爛,口感差很多。建議煮好當天吃完。如果真要留,可以把湯和疙瘩海鮮分開存放,第二天加熱湯頭後再放入疙瘩略煮。

Q3:蝦子、蛤蜊太貴,有其他平價替代方案嗎?
A: 當然有!可以用新鮮的吻仔魚(增加鮮味),或者便宜的剝皮魚、肉鯽仔這類小魚,煎香後加水熬湯底,一樣很鮮甜!小卷也可以用便宜的魷魚圈代替。重點是多用些帶殼的小蝦米(開陽)或小魚乾熬湯,鮮味基礎就打好了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