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傑毛孩旅食記

爬山好處

看到窗外的山巒了嗎?那種青翠,那種沉穩,彷彿在對我招手。說真的,自從幾年前被朋友半推半拉地踏上登山步道後,我就徹底迷上了「爬山」這件事。爬山好處真的多到講不完,但也不是傻傻地衝上山就好咧!今天,就用我這個過來人(有時也是「摔」過來人)的經驗,跟你好好聊聊爬山這件事,從迷人的爬山好處,到那些絕對不能踩的禁忌,還有超重要的注意事項,通通傾囊相授。準備好了嗎?跟著我的腳步,一起探索山林的美好與奧妙吧!

一、 哇!為什麼我們都該去爬山?親身體驗過的驚人好處大公開

老實說,一開始我也覺得爬山累死人了,幹嘛自虐?但爬了幾次之後,身體跟心情的變化騙不了人。那種站在山頂,微風拂面,看著腳下遼闊景色的感動,真的會讓人上癮。好啦,不賣關子,直接講重點,這些都是我親身感受到的「爬山好處」:

1. 身體就像換新電池:體能全面提升!

  • 心肺功能變超強: 這是最直接的!一步一步往上爬,你的心臟撲通撲通跳,肺部努力呼吸新鮮空氣。時間久了,你會發現平常走路、爬樓梯不再氣喘吁吁,連追公車都輕鬆許多(前提是公車願意等你啦!)。爬山簡直就是最棒的「有氧運動」教室。
  • 肌肉骨骼變有力: 別以為只有腿在動!爬山時,為了保持平衡、克服地形,你的核心肌群(肚子、背部)、手臂都在默默用力。長期下來,腿部肌肉線條變好看,整個人的體態更挺拔,骨質密度也能得到鍛鍊(當然啦,曬太陽也很重要,幫助維生素D合成)。
  • 體重管理好幫手: 爬山消耗的熱量真的不小!根據路線的難度和時間長短不同,消耗量差異很大。看看這張簡單的比較表,心裡就有個底:
路線難度 (示例) 大致消耗熱量 (每小時) 感覺描述 (我的經驗)
輕鬆平緩 (如:臺北大溝溪步道) 250 - 350 大卡 像散步,微微出汗,可以輕鬆聊天談心。
中等坡度 (如:臺北象山親山步道) 400 - 550 大卡 心跳明顯加快,呼吸加深,階梯段會有點喘。
具挑戰性 (如:陽明山七星山主東峰) 550 - 700+ 大卡 大腿開始痠,心跳劇烈,爬到某些點需要停下來喘口氣休息。
高強度登山 (如:玉山前峰) 700+ 大卡 舉步維艱,考驗意志力,全身肌肉都在工作,消耗超大!
  • 身體數值更漂亮: 醫生朋友常說,規律爬山對改善「三高」(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)有幫忙,能促進血液迴圈,讓血管更健康。這點我深信不疑,身邊好幾位山友伯伯阿姨的報告數字確實進步不少。

2. 心靈的綠色SPA:壓力煩惱全拋腦後!

  • 天然抗憂鬱劑: 這點超有感!工作遇到鳥事?生活壓力山大?走進山林,聽聽蟲鳴鳥叫,看看綠意盎然的樹木,聞聞泥土和植物的香氣 (森林芬多精喔!),那些煩躁的情緒真的會不知不覺消散。研究不是都說大自然能降低壓力荷爾蒙「皮質醇」嗎?親身體驗,有效!
  • 專注力大升級: 離開手機和電腦螢幕,專注在腳下的每一步,留意周遭的環境變化,觀察一草一木,這種「正念練習」的效果意外的好。爬山回來,腦袋像被重新整理過,思考反而更清晰了。這絕對是都市人超需要的「爬山好處」!
  • 成就感爆棚: 每次成功登頂,就算只是座郊山小百嶽,看著自己一步一步完成的目標,那種「哇!我做到了!」的成就感,真的會大大提升自信心。這份快樂,很紮實!

3. 意想不到的附加價值:連結、探索與珍惜!

  • 社交好管道: 現在很多登山社團,或者揪朋友一起去爬山。一路上互相打氣、分享食物、聊聊天(累的時候可能只剩喘氣聲啦),很容易培養革命情感。山上是認識志同道合朋友的好地方。有時遇到山友,一個微笑、一句加油,都讓人覺得溫暖。
  • 探索臺灣之美: 臺灣真的超美!爬山帶你深入平常看不到的秘境,壯麗的山景、清澈的溪流、特殊的巖壁、豐富的生態(幸運的話能看到帝雉、山羌呢!),親眼目睹這些,才會更深刻體會這塊土地的美好和珍貴。這份感動,是「爬山好處」中最無價的資產。
  • 學會謙卑與環保: 面對高山峻嶺,人真的很渺小。爬山教會我敬畏大自然的力量,也讓我更深刻體會「無痕山林 (LNT)」的重要性。自己帶垃圾下山、不亂走捷徑破壞植被、不餵食野生動物,這些都是基本態度。環境保護,從自身做起。

講了這麼多「爬山好處」,你是不是也心癢癢想衝了?別急別急!接下來要講的更重要,這些「地雷」千萬別踩!這就是我曾經吃過虧,或是看別人吃虧學到的教訓。


二、 小心踩雷!爬山的禁忌,這些事真的母湯做!

爬山是好事,但沒觀念、沒準備就上山,不僅可能敗興而歸,更可能害己害人!以下這些禁忌,拜託一定要記住:

  • 禁忌一:不看天氣硬要衝! 這絕對是第一名的大禁忌!颱風天、豪大雨特報發布還上山?這不是勇敢,是玩命!山區天氣變化快,土石鬆動、溪水暴漲、落石、失溫風險都超高。出發前務必查好氣象預報 (中央氣象署Windy APP 很好用),並觀察雲層變化。看到苗頭不對,果斷撤退才是智者!我曾在七星山遇到午後雷陣雨,瞬間變落湯雞,石階濕滑差點跌倒,嚇死了!那次之後學會乖乖看雷達回波圖。
  • 禁忌二:裝備隨便穿穿就好! 穿牛仔褲、拖鞋、皮鞋爬山?拜託不要!這不只不舒服,還容易受傷滑倒。上次看到一位穿著漂亮帆布鞋的女生在濕滑的階梯上寸步難行,差點滑下去,看得我心驚膽跳。基本該有的登山鞋、透氣排汗衣褲、保暖外套、雨衣可不能省。
  • 禁忌三:水跟食物不帶夠! 想著輕鬆路線不用帶太多?大錯特錯!爬山耗體力又流汗,水分補充超級重要。我習慣至少帶 1.5-2公升 的水,外加運動飲料或鹽糖補充電解質。食物則帶方便食用、熱量高的,像飯糰、能量棒、巧克力、堅果。餓到發昏、渴到頭暈的經驗真的很糟。
  • 禁忌四:離線地圖也不帶?路標也不看? 自信滿滿覺得不會迷路?山徑錯綜複雜,尤其起霧時,熟悉的景象瞬間消失。手機沒訊號是常態!請務必下載 GPX軌跡檔 並學會使用離線地圖APP (如:山林日誌Hikingbook)。出發前研究好路線,途中留意登山布條和指標。迷路在山裡過夜可不是開玩笑的!
  • 禁忌五:不評估自身體能狀況! 看到人家挑戰某條路線很帥,就硬要跟?爬山是跟自己比,不是跟別人比。腳程慢、體能差都沒關係,選適合自己當下狀態的路線最重要。勉強走超出負荷的路線,膝蓋痛、肌肉拉傷事小,體力透支發生意外才可怕。我膝蓋舊傷復發那次,就是年輕不懂事硬跟人家衝硬路線,結果下山痛到想哭還得撐著走完,後悔莫及!爬山好處再多,安全永遠第一!
  • 禁忌六:垃圾給我帶下山! 這點我超在意!看到步道上、山頂有垃圾(衛生紙、塑膠袋、果皮...),真的很心痛。山林不是垃圾場!「無痕山林」原則最重要的一條:帶上來的,通通帶下去! 連果皮、廚餘也是(它們不屬於這裡的自然分解生態)。維護環境,人人有責。
  • 禁忌七:喧嘩、放音樂、餵食野生動物! 爬山要安靜享受寧靜。大聲喧嘩、放音樂(尤其用外擴喇叭!)真的很乾擾其他山友和野生動物。餵食動物更是大忌!會改變牠們的覓食習性,甚至造成危險(例如獼猴搶食)。靜靜觀察就好,別打擾山林的主人們。

講完禁忌,是不是覺得爬山學問真不少?別緊張,接下來分享更實用的「注意事項」,做好這些準備,就能安心享受山林啦!


三、 做好萬全準備!爬山的注意事項,讓你開心出門平安回家

想要爬得安全又盡興,行前準備絕對不能馬虎。這些都是我累積多次經驗 (包括幾次狼狼狼狽經驗) 後,整理出來的實用清單:

注意事項一:行前規劃與情報蒐集,超級重要!

  • 選路線: 務必根據自己的 體能狀況經驗值 選擇路線。新手建議從市區親山步道、郊山開始(如:臺北的虎山、仙跡巖;臺中的大坑步道)。善用網路上山友的分享(健行筆記網站有很多資訊),瞭解路線的 長度、爬升高度、所需時間、路況難易度。別只看別人拍的美照,重點是看難不難!
  • 查天氣: 再次強調!出發前一天和當天早上都要看氣象預報。山區氣候多變,雨衣永遠放揹包備用。
  • 下載離線地圖: 出發前務必把路線的 GPX檔 下載到離線地圖APP裡,並確認手機電量充足(行動電源必帶!)。學會基本操作,知道怎麼看自己在地圖上的位置。
  • 告知行程: 告訴家人或朋友你要去哪裡爬山、預計路線和下山時間。萬一有狀況,他們才知道去哪找你。

注意事項二:裝備檢查表,缺一不可!

裝備不用一開始就買頂級,但基本款一定要到位。這是我每次出門前都會檢查的 個人裝備清單

類別 必備裝備 說明/個人小建議
穿著 登山鞋/健行鞋 抓地力好、保護腳踝最重要!千萬別穿新鞋走長途。
排汗透氣衣褲 (洋蔥式穿法) 內層排汗快乾、中層保暖、外層防風防水。棉質衣物濕了難乾易失溫!
保暖外套 (羽絨/刷毛) 山頂休息或天氣變冷時必備。
輕便雨衣/雨褲 兩截式優於斗篷式,風大時較不易掀開。
帽子 (遮陽/保暖) 夏天遮陽防中暑,冬天保暖防頭部散熱。
背負 舒適的揹包 (20-30L) 有腰帶、胸帶分散重量更好。我偏好背負系統好一點的,肩膀差很多。
糧水 充足飲水 (1.5-2L起) 視路線長短、天氣調整。寧多勿少!
行動糧/午餐 方便食用、高熱量。飯糰、麵包、能量棒、巧克力、堅果、餅乾都是好選擇。帶點自己愛吃的很重要!
鹽糖/運動飲料粉 補充流失的電解質,預防抽筋。
安全 手機 + 行動電源 保持電力,緊急聯絡用。離線地圖必備!
個人藥品 + 簡易急救包 常用藥、暈車藥、OK繃、紗布、彈性繃帶、止痛藥等。我還會帶一小罐碘酒棉片。
頭燈/手電筒 + 備用電池 非常重要!預防摸黑下山。再簡單的路線都可能耽擱。
哨子 緊急求救用,聲音傳得遠。
身份證件 + 健保卡 放在防水袋裡。
輕便雨傘 有時小雨或休息遮陽很好用。
其他 登山杖 (視路線) 上坡助力、下坡保護膝蓋的好幫手!尤其是膝蓋有狀況的人必備。
防曬用品 + 太陽眼鏡 高山紫外線強,防曬乳、帽子、太陽眼鏡不可少。
衛生紙/濕紙巾 + 垃圾袋 個人衛生,以及最重要的:垃圾帶下山!
少量現金 山區可能沒訊號行動支付。

這個清單我每次出門前都會核對一次,省得遺漏重要物品。爬山好處要享受,安全裝備是基礎!


注意事項三:爬山過程中的智慧與禮儀

  • 暖身與收操: 出發前花個5-10分鐘動動身體關節、拉拉筋。下山後也別急著回家,簡單伸展一下大腿前後側、小腿、腰部,隔天肌肉痠痛感會差很多!
  • 掌握節奏,安全第一: 找到自己舒服的節奏,用穩定、能持續呼吸的速度前進。上坡別衝太快,適時休息補充水分。下坡更要小心,步伐放小,善用登山杖減輕膝蓋負擔。記住:爬山不是比賽!平安下山才是贏家。
  • 補充水分與能量: 別渴了才喝水!定時小口補充水分。行動糧也適時補充,維持體力。我習慣每30-40分鐘喝口水,爬升較累時吃點小東西。
  • 團隊精神與禮讓: 結伴同行互相照應。狹窄路段禮讓給上行山友先過是慣例(因為下坡比較容易停下)。遇到山友打個招呼說聲加油,感覺很棒。
  • 留意身體警訊: 頭暈、噁心、異常疲勞、抽筋、膝蓋劇痛... 這些都是身體在抗議!別逞強,該休息就休息,狀況嚴重應考慮撤退或求救。身體健康才能持續享受「爬山好處」。

注意事項四:回家後的保養與檢討

  • 裝備清潔保養: 沾滿泥巴的登山鞋、濕掉的衣物揹包,回家後盡快清潔晾乾,延長使用壽命。泥土卡在鞋底紋路裡很難清,我習慣用小刷子刷。
  • 身體放鬆: 泡個澡舒緩肌肉緊繃,晚上睡個好覺。如果痠痛持續,可適度按摩。
  • 檢討記錄: 回想這次行程,哪裡做得好?哪裡可以改進?路線難度是否適合?裝備有沒有哪裡不足?下次出發前,這些經驗都是寶貴的參考資料。我會在登山APP簡單記錄一下,方便以後查閱。

結論

寫了這麼多,其實我最想說的是:爬山,真的是一件很棒的事!它帶給我身體的活力、心靈的平靜,還有無數的感動與驚喜。那些親眼所見的高山壯闊、雲海翻騰、夕陽餘暉,還有路上認識的可愛山友,都是無可取代的寶藏。每一次安全下山,都讓我對這片山林更添一份敬意與感恩。「爬山好處」確實多不勝數,但前提是我們要用正確的態度、充分的準備去親近它、享受它。

別被那些禁忌和注意事項嚇到,它們就像是一本「使用說明書」,是為了讓我們更能安全、盡情地擁抱山林的美好。從一條簡單的郊山步道開始,感受風、感受陽光、感受自己的呼吸與心跳。你會發現,山林給你的回饋,遠比你想像的多得多。

山,永遠在那裡等你。準備好你的揹包,用尊重與智慧,去體驗這份獨一無二的「爬山好處」吧!

Q&A 爬山常見問題快問快答

Q1: 爬山真的很傷膝蓋嗎?

A: 這是常見迷思!「正確地」爬山其實能強化膝蓋周邊肌肉。關鍵在於:1. 循序漸進,不硬撐超負荷路線;2. 下山善用登山杖、放慢腳步、用核心減輕膝蓋壓力;3. 平時加強股四頭肌、臀肌訓練;4. 膝蓋已有不適者,選擇平緩路線並諮詢醫生。錯誤姿勢和過度勉強才是主因。

Q2: 爬山初學者該如何開始?

A: 強烈建議:1. 從住家附近標示清楚、難度最低的「親山步道」開始;2. 找有經驗朋友同行或參加登山社團新手團;3. 務必做好基礎裝備準備(尤其鞋子!);4. 行前查資料、看天氣;5. 保持輕鬆愉快心情,別在意速度。累就休息,安全第一!

Q3: 爬山時遇到蛇怎麼辦?

A: 保持冷靜是首要!多數蛇類怕人,無意攻擊。請:1. 保持距離,安靜地緩緩後退;2. 勿驚擾、挑釁或嘗試觸控牠;3. 靜待牠自行離開路線;4. 若蛇盤踞必經之路且不離開,可考慮繞道(注意安全)或等待稍久。發現蛇是生態健康的象徵,尊重牠們的生存空間就好。記得穿長褲包鞋,行走時留意腳下,必要時可用登山杖輕撥前方草叢(打草驚蛇)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